120-130(2/37)
觉得我应该结婚。但是,我对未来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惶恐不安和抗拒。”“以前我不想结婚是因为没遇到合适的,可是如今不一样了,我考虑得更多更远。你还记得咱们6年前从南郊生产队回来时的对话吗?你说很多女人婚姻不幸福,不是个人的问题,可能是制度的问题。当时被牛阿姨打断了,咱们俩没有深聊。
但从那以后,我也开始观察思考。我越观察越觉得真的可能真的是制度的问题,就是只要你进入这个制度,你就有可能不幸福。就像《红楼梦》大观园里姑娘们的悲剧是封建制度带来的整体性悲剧,无论你有没有才华,能不能干,你都逃脱不了。”
宋知南握着酒杯,也开始沉思起来了。
这个社会把婚姻捧到了一个畸形的高度,在大家的认知中,婚姻高于理想,高于自我实现。
大部分人的人不敢去想象,如果不结婚,他们还能做什么?
他们很多人忘了在婚姻之外,获取幸福的方式还有很多种,每一种可能都比婚姻有更大的成就感。
他们对于女人的评价更是简单粗暴,你嫁得不好,干得再好也没用;你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家庭,一切都没有意义。
宋知南自己是个坚定的不婚主义者,她不是异性恋也不是同性恋,她是自性恋。她只喜欢自己,无法长久地容忍别人。
可是她并没有去推销自己的观念,也没有鼓动身边所有人都跟她一样终身不婚。这个年代可不像五十年后,单身女人所面临的社会压力非常的大,除非是内心特别强大的人,否则根本支撑不住。
她把不结婚的坏处说给李群英听。
结婚的坏处一大堆,比如会失去自己的空间,会丧失一部分自我,婚姻不仅解决不了自己的困境,还要解决对方和对方全家带来的问题,生育和家务带来的大量的时间经济损失。
至于好处,宋知南想半天也没想到。嗯,可以暂时地堵住人们的议论,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同吧。
末了,宋知南谨慎地说道:“群英,这是你自己的人生,你自己做决定吧。婚姻只是一种生活状态而已,有了它也不代表成功,没有它,也不代表失败。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你。你以后想改变了,我也支持你。”
李群英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:“知南,谢谢你。有你这样的邻居和朋友,是我一生的幸运。”
李群英考虑许久,最终还是决定结婚。李家父母苍老的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。
大家伙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有些不平。
“李群英这么大年纪才嫁人,嫁的竟然不是二婚,男人长得也不丑,还是大学生,真是便宜她了。”
“对,她是捡漏。”
“男方干嘛不找个更年轻的姑娘呀?”
“谁知道呢。”
……
李群英婚后不久就随男方调走了,调到了首都。
这下,亲戚邻居们更不平了。
李群英临走前把自己的书都送给了宋知南,两人执手相看,互相打气鼓励。
“群英同志,你婚后不要被男色迷惑,要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”
“噗,请放心,就他那种男色迷惑不了我。知南同志,你要记住你的话,苟富贵,互相旺,记得常跟我写信。”
“好。”
李群英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父母和众朋友。
很常一段时间内,大家提起她,语气都是酸溜溜的。
宋知南回到屋里,抱着小虎写备忘录:今天又是难忘的一天,跟群英分开了,祝她幸福,祝她顺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