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0-130(4/37)
春节时, 宋知南搬回老房子住。
大家对她这种说搬就搬的做法暗暗佩服,要换了别人, 得是厂里催上几几遍才磨磨唧唧地搬走。
宋知夏提前把宋冬宝以前住的那间屋子给简单粉刷了一下,换上了新窗帘,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。
姐弟三人和众邻居一起帮忙把宋知南的东西搬回去。
对于宋知南搬回来住这事,宋知夏和宋冬宝是打心眼里欢迎,她毕竟是家里的主心骨和决策人,她这一回去,两人都感觉心里愈发安定踏实。
宋知夏每天好吃好喝地照顾着妹妹,宋冬宝则是变身勤劳乖巧小跟班,抢着干活,时不时地帮宋知南跑腿办事,姐姐长姐姐短的。
那些邻居们看着这样的宋冬宝都有一种严重的割裂感, 有时候他们甚至都忘了宋冬宝曾经那么顽劣过。
这个小宋不愧是干部, 在改造人的世界观和思想方面有着独家本领。
甚至还有人偷偷向她请教技巧。
“你问我技巧?我不瞒你, 战争是通向和平的捷径,对于冬宝这种男孩子, 就是打和哄, 先打服了再哄,一有反复接着打。”
听的人无言以对,讷讷地说:“动手多不好,还是罢了。”
宋知南笑笑不再说话。
宋知南搬回去后,仍密切关注着她原来那栋房子的改建进程,盯着厂里的人把房子改成女工宿舍,女工搬进去住后, 她才放下心。
时局宽松之后,市面上流通的书籍也多了起来。宋知南拿出一些旧书放在妇女之家里面, 她还有意识地把初高中课本放进去,当然看的人并不多。
在家里,她也催促宋知夏有空多看书学习。
宋知夏对妹妹是言听计从,宋冬宝也跟着努力了几次,可惜他一看到书就脑袋疼,犯困,一干别的就恢复了。两人都不勉强他,随他去了。
宋知南觉得自己的影响力还是太小了,妇女之家也太小了,容不下多少人。光一个纺织厂就几千女工。
这些人的学生时代大多是在大运动中度过的,基础相当薄弱。工作后又不学习,等到恢复高考,她们拿什么去考?她不方便提前透漏消息,但能以别的名目让她们学习。
宋知南便把工厂里的小礼堂利用起来,办夜校,每周上三次课,学习文化、财务、法律知识,有时她还会请各车间技术最好的工人上台给大家讲课,财务人员有时间也来讲一讲财务知识。胡记者也被请来上过几次课,工人们一句一个胡老师,让他过足了好为人师的瘾。
宋知南遍请那些有一技之长又好为人师的老工人老干部老教师们,一请一个准。甚至连谈林孙副厂长等人也被请来上课。学生爱学,老师爱教,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。
宋知南何黛章无双三人是常驻讲师,三人轮流上课。夜校学员没有任何限制,只要是纺织厂的工人和家属,谁都可以进来听,甚至外面的人也可以来。
不过,男职工一听夜校是宋知南办的,大多数人都心生抗拒,干脆不来。
宋知南尊重他们的想法,一点都不勉强。
这些男工自己不来就罢了,还反对家属来。
“宋知南就是初中毕业生,她能教你们什么?”
家属白了他一眼:“你是真傻还是假傻?你管她是什么毕业,人家写的文章能上报,人家能挣稿费,你能吗?”
男工:“嘁,我就是没写,我要写了,肯定比她厉害。”
“那你倒是写啊,谁拦着你了。你咋不说你就是没吃屎,你要吃了,肯定比屎壳郎厉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