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(八)(1/4)
话说有一天,小弟子眨巴着求知若渴的大眼睛,一脸天真地问起了他的师父张仲景仙师:“师父啊,我听说阳明病要是脉浮又大,那就意味着病人肯定会潮热,这是为啥呢?感觉这里面藏着好多秘密,您能给我讲讲不?”张仲景仙师一听,嘿,这小子今天是想挖点宝贝啊!于是他清了清嗓子,慢悠悠地说:“哈哈,你这问题问得好,咱们中医的学问啊,那可真是深似海,广如天。既然你这么好奇,那我就给你说道说道这阳明病的奥秘,保证让你听得津津有味,还能笑出腹肌来!”
“首先啊,咱们得明白,阳明病在中医里可是个大家伙,它主要跟咱们的胃和大肠有关。胃是仓廪之官,大肠呢,是传导之府,这俩要是闹起别扭来,那身体可就得遭殃了。阳明病呢,简单来说,就是这两个地方的功能出了点问题,要么是太热了,要么是堵住了,反正就是不顺畅。”
“好了,言归正传,咱们说说这脉浮而大的事儿。脉浮啊,就好比是水面的浮萍,轻轻一碰就晃悠,这说明病邪啊,它不在里面藏着掖着,而是大大方方地浮在表面。在中医里,脉浮往往代表着有外邪入侵,或者是阳气外散。而这脉大呢,就像是大江大河,水流汹涌澎湃,说明咱们身体里的气血啊,它正在一股脑儿地往外冲呢!”
“那么,当阳明病遇到脉浮而大的时候,会发生什么呢?这就好比是夏天中午的太阳,又热又毒,晒得大地滚烫滚烫的。咱们的身体也是这样啊,阳明经里的热气它憋不住了,就开始往外冒。但是呢,它又不是一直冒个不停,而是有规律地一阵阵来,这就叫潮热。为啥叫潮热呢?你想啊,潮水是不是涨一阵退一阵的?这潮热也是一样的道理,它发作起来有规律,到时候就来,到时候就走。”
“而且啊,这脉浮还有个特点,那就是它往往会让人自汗出。为啥呢?因为脉浮说明阳气在外,阳气足了,毛孔自然就打开了,汗液也就跟着往外排了。所以啊,你要是看到一个阳明病的患者,他的脉浮而大,那你就可以断定,这家伙肯定得潮热,而且一热起来,汗水就跟下雨似的,哗哗地流。”
说到这里,师父突然话锋一转,笑眯眯地问弟子:“小子,你猜猜看,要是这时候咱们给这个阳明病的患者开个方子,应该用什么药呢?”
弟子一听,挠了挠头,一脸茫然地说:“这……这我哪知道啊?师父您就别卖关子了,快告诉我吧!”
张仲景仙师哈哈一笑,说:“告诉你吧,这时候咱们得用白虎汤!白虎汤啊,那可是中医里的清凉神器,专门对付这种阳明经大热的病症。它里面的石膏啊,就像是大冰块一样,能清热泻火;知母呢,就像是甘霖雨露,能滋阴润燥;再加上甘草和大米,那就是锦上添花,既能调和药性,又能保护脾胃。这样一来,阳明经里的热气就被咱们给清理干净了,患者自然也就舒服多了。”
有一天,咱们的小弟子,一脸呆萌地跑到张仲景仙师面前,眨巴着大眼睛问:“仙师啊,我有个事儿特别好奇,您能给我讲讲阳明病为啥会让人嘴巴干得跟沙漠似的,还想喝水却又不往下咽呢?这里面有啥门道不?”
张仲景仙师一听,心里那个乐呵,心想这小子还挺会找乐子嘛,于是捋了捋长髯,故作神秘地说:“嘿,你这个问题问得好,咱们中医里的学问啊,那可是比相声还逗乐,比连续剧还曲折离奇呢!来来来,我给你细细道来。”
“首先啊,咱们得知道,阳明病在中医里那可是个‘大火炉’,专门负责烧咱们身体的那把‘内火’。你想啊,火大了,锅里的水是不是就容易干?咱们的身体也一样,阳明病一犯,那火苗子呼呼地往上窜,体内的津液啊,就跟沙漠里的绿洲似的,越来越少,能不口干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