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阳明病脉证并治(十二)(3/4)
,肯定也能火一把!”仙师一听,笑得前仰后合:“哈哈,你这小子,真是越来越会说话了。不过啊,我还是更喜欢做我的医圣,毕竟,治病救人,那可是咱的天职啊!”
说完,师徒俩相视一笑,继续沉浸在中医的海洋中,探索着那些古老而又神奇的智慧。
话说回来,这小承气汤啊,虽然看起来简单,但其中蕴含的医理可不少。大黄这味药,性寒味苦,是泻下的猛将,能够荡涤肠胃,清除体内的实热。但你可别小看它,它可不是一味地猛攻猛打,而是有章有法。在《神农本草经》里,大黄就被誉为“将军”,意为它像将军一样,勇猛而有序,既能攻敌,又能自保。
厚朴呢,则是个温文尔雅的君子,它性温味辛,能够行气消胀,宽中除满。在中医里,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,气滞则病生。厚朴就像个调解大师,能够调和气机,让身体内部的交通恢复顺畅。
至于枳实,它可是个多面手,既能行气又能消积。在《本草纲目》里,李时珍就称赞它“利气,宽肠,治胸膈痰滞,胁胀食积”。你看,这枳实就像是个全能选手,既能解决气滞的问题,又能消除食积的烦恼。
这三味药组合在一起,就像是一个完美的团队,既有攻击力又有防御力,既能清除体内的垃圾又能调和身体的气机。所以,当你遇到阳明病谵语、发热潮、脉滑疾这种情况时,不妨试试这小承气汤,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!
有一天,咱们的小弟子,一脸呆萌地跑过来,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,仿佛发现了新大陆一般,张口就问:“师父啊,弟子心中有个大大的疑惑,那个阳明病啊,要是给病人服了承气汤之后,他既不放个痛快的小屁(转失气),第二天也不继续‘排毒’(大便),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啊?”
张仲景仙师一听,嘿,这小子今儿个是打算给我来个难题啊!不过嘛,既然徒弟有疑问,师父自然得倾囊相授,还得讲得让他笑中带悟,悟中带笑。于是,他清了清嗓子,缓缓道来:“这事儿啊,咱们得从头捋一捋,阳明病嘛,就像是身体里的‘小火山’,热气腾腾,急需泄洪。承气汤呢,就像是那及时的‘灭火器’,专门对付这股子‘邪火’。”
“但是啊,你知道吗?每个人的体质都是独一无二的,有的人是‘烈火真金’,吃了承气汤,‘噗嗤’一下,小火苗灭了,肚子里的‘气球’也瘪了,放几个响屁,那叫一个痛快,第二天,‘排毒通道’畅通无阻,整个人都轻盈了。可有的人呢,偏偏是‘温室里的花朵’,体质虚弱,虽然也是阳明病,但内里却是‘空有其表’,虚得很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就像你问的这种情况,吃了承气汤,既不排气也不排便,第二天还继续‘便秘’,这背后的原因啊,很可能是里虚——也就是说,他的身体内部已经没有足够的‘动力’去推动那些‘垃圾’往外排了。这时候,你再给他上承气汤,那可就是‘雪上加霜’了,因为他的身体已经承受不住这样的‘猛烈攻势’了。”
“咱们中医讲究的是‘辨证施治’,就像做饭一样,你得知道客人喜欢吃什么口味,才能做出一桌让人满意的佳肴。治病也是如此,得根据病人的体质、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药方。如果一味地按照书本上的方子来,那可就成了‘照本宣科’的庸医了。”
“所以,当遇到这种情况,咱们得先摸摸病人的脉象。脉象微涩,就像是干枯的河流,水流不畅,这就提示我们,病人的内里已经亏虚,不能再给他用那些猛烈的泻药了。这时候,咱们得换个思路,用点温和的法子,比如补补脾胃,让身体慢慢恢复元气,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”
说到这里,小弟